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情况综述
发布人:kyzx  发布时间:2018-06-15   浏览次数:991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情况综述

一、基本情况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是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成人教育的基础上改制的一所师范学院。相对于其他兄弟院校,学校科研基础相对薄弱上些,由于学校秉承正确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对学校跨越式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推动作用,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把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作为根本任务之一,把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性和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紧密结合,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开展科技创新,以科研培养人才,以科研促进发展,以科研服务社会,及时融入湖北“两型社会”建设、武汉城市圈建设和光谷国家高新科技创新区发展的经济主战场,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研究院所加强联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对接活动、向企业选派科研骨干、邀请地方和企业领导到学校座谈、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专业布局以及实施人才联合培养计划等工作,联合打造科研平台和申报科研项目,探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让教学、科研全面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让高校师生及时了解地方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技术需求,引导教师找准科研着力点,有效地促进了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的深度结合,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制定政策,转变观念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顺利开展,除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外,还需要发挥宣传工作的先导作用。为此,我校从学校和院系两个层面,通过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纳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发放并组织学习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关文件、在召开相关会议时强调产学研合作教育、及时在校园网、校报等媒体上发布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信息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另外,学校还出台了相关政策激励产学研合作教育,如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系)经费包干实施办法(试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12年度科研绩效考核调节方案》等文件中,将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的情况作为学校考核院系、院系考核教师的指标之一,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形成学校上上下下重视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良好氛

围。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制度建设是根本和保证。为此,学校建立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科学研究管理工作条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科研工作量化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横向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进一步促进科研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暂行规定》等系列规章制度,比较全面地对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做出了明确规定,建立了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目前,这些制度基本上得到了全面实施。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对于已建立的相关制度,学校还及时进行了修订完善。

3.积极主动,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开展科学研究

积极主动,以开放的姿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寻求合作,互利共赢。应该说,学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起步还是比较早的。例如,早在1996年,我校就与武汉市光学科学研究所合作攻关,进行多模位数控冲床系统的研究。2007年学校成功改制以后,学校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与市场化、产业化结合更加紧密。

4.创新 “产学研”合作机制,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为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学校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了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深度参与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新的合作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企业为主体,以引领地方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企业的合作为支撑,以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共同搭建科研平台为合作载体,以集团军式的协同攻关为手段,风险共担,成果共享。这种模式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桥梁作用。由于有政府的介入和大力支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了,彻底改变了过去校企之间自发结合的单一的合作模式,实现了校地的源头合作、双赢合作和可持续合作。这种模式,在学校与湖北宜昌、安陆、郧西、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取得的成绩

1.产学研项目

据初步统计,自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以来,学校共承担产学研项目25个。其中, 2005年,以鲁晓成、杨莉、刘鸿翔、龚义建、史毓达等学校教师组成的科研团队和武汉楚天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申报湖北省教育厅2005年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点A----基于嵌入式系统数控冲床系统的研发(项目编号D200531005)。通过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学校圆满完成了研发任务,经鉴定,研发的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也荣获2007年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64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主导,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和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硅钢表面缺陷高精度识别和在线诊断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是我校首个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8月,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我校计算机学院甘胜丰博士主持的《硅钢表面缺陷高精度识别和在线诊断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被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建议授予2016年湖北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奖项是我校以第一单位在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中获得二等奖的历史性突破。

20183月,湖北省政府印发《省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校计算机学院杨莉教授团队的项目智能化瓶盖制造生产线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主要针对送料参数实时智能设定,基于障碍边界启发的BRRT、基于变分PDE的数据选择性自适应滤波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解决了生产线中送料参数实时智能设定、实时高效安全导航等难题,研制了高速安全的智能化瓶盖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定位装置、数控送料冲压装置、表面缺陷检测装置、AGV小车和MES接口等模块。围绕该项目团队申请专利9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10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2.产学研基地和平台建设

20094月以来,学校已经先后与武汉市、宜昌市、孝感市、赤壁市、郧西县等地方政府和武汉楚天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武汉国电武仪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武汉经纬数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和中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武汉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宜昌市微特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武汉豪申光电新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设立了相关的产学研基地。根据企业提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2012年,学校启动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申报工作,已经与武汉华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联合申报抗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共建科研平台,该项目已经省科技厅批准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2018127日至8日,湖北省科技厅主办的“2017年湖北省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在湖北科教大厦举办,我校化生学院马晓玲老师的项目以总分第一名获得一等奖,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郭跃进为其颁奖。马晓玲老师长期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其担任林立(武汉)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以来,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实质性快速发展。20178月,林立高性能复合材料中试基地项目总投资3.2亿元,落户中国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3.人才培养

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学校指派数十名教师担任科研骨干承担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并取得了一批质量较好、水平较高的科研成果,产学研合作教育使教师的科研与实际紧密结合,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更好的锻炼,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学校还先后与武汉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开目集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豪申光电新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制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方向)产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更新教学方法及内容,组织学生结合企业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4.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学校与地方政府与企业洽谈构建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走与企业相结合的道路,跟踪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行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将先进技术应用到企业的产品中去,改进了产品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扩大了市场份额,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我校与武汉楚天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基于嵌入式系统数控冲床系统的研发,研发的产品给武汉楚天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带来了巨大利润。20063月至2007415日,该产品在国内十几个城市的43家企业销售,新增利润180万元,新增税收118.5万。再如,201010月,我校与武汉和中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参与该公司“政府网络信息监测监管系统”项目的研究。该系统通过对互联网常用信息发布方式的监控和追踪,实现了对整个管辖区内的互联网信息的监控,给政府监控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系统、先进、实用的网络系统监控监管工具。还有,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服务方面,我校教师李斌怀主编的《预分解窑水泥技术与操作》一书,操作性强,在葛洲坝老河口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发挥了很强的指导作用,促进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转与安全实施,受到相关企业的充分肯定和良好评价。

四、存在的不足

1.项目数量少,成果层次低

到目前为止,我校产学研项目的总数只有几十项,其中有二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我校平均每年的产学研项目也不超过5项,取得的高质量的产学研成果不多,所获的省级以上产学研成果奖也很少。

2.院系发展不均衡,还未形成规模经济

从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情况看,我校13个教学院系中只有计算机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建筑与材料工程系等3个院系开展得比较好,占整个教学院系的比率不到30%。而在开展得比较好的3个院系中,计算机学院起步最早,承担的产学研项目最多,约占学校产学研项目的80%,而多数院系的产学研项目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可见,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上,我校院系的发展很不均衡,还未形成规模经济。

3.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有待加强

由于历史原因等缘故,学校的科研基础相对薄弱,产学研合作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学校承担的产学研项目总体数量少,成果层次也不高,在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方面必然也不多,与兄弟院校相比,差距更大,因此,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工作有待加强。

五、整改措施

1.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机制

产学研合作教育涉及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主体,要想顺利开展,就需要调动各方主体的积极性,就需要各方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机制就非常必要。为此,一方面,学校要继续探索,创新产学研合作的外部激励机制,以进一步调动政府、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要根据产学研工作的不同阶段及其进展,紧密结合实际,适时建立或修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内部激励机制,以进一步调动学校广大教师的积极性。2012年下半年,学校计划出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横向项目管理办法》,将加大对产学研项目立项的奖励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分成幅度,以更好地推动学校的产学研工作。

2.加大产学研经费的投入

由于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予以扶持,因此,还需要学校加大产学研合作教育经费的投入。为此,科技处将认真做好每年科研预算,建立专项产学研合作教育经费,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加大对横向项目的支持和奖励,尤其是对重大产学研项目的支持和对重大科研成果的奖励;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探索开展有偿科技服务、决策咨询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多渠道、多形式地筹措科研经费,从逐步适应市场到主动开拓市场,努力增强造血功能,拓展发展空间。

3.扩大重点扶持面,促进院系均衡发展

学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要充分发挥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能,就要以点带面,形成规模经济。为此,学校进一步挖掘自身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培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共同进步,逐步缩小院系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差距,促进院系的均衡发展和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4.打造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团队,培养后备力量

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我校的科研平台的建设还远不能满足学校科研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制约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顺利开展。今后,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学校将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发挥各方的优势,联合打造科研平台,并通过科研平台共同建设科研团队,尤其是要培育、扶持和重点建设优秀中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为此,学校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优秀中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和青年教师多承担产学研合作项目,多出优秀成果,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为学校科研工作长远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5.加强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工作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下一步,我们要加强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工作。首先,要转变观念,从“重科技成果的产生”向“重科技成果的利用”转变,在学校树立正确的科技成果观。其次,树立榜样,表彰先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典型的宣传,发挥模范人物的示范和带头作用,逐步形成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搞科研的良好风气。最后,通过政策倾斜、完善制度,加大对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工作的奖励力度,形成更加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激励机制。

  

 

 

版权所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科研处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二路129号     邮编:430205    鄂ICP备05003309号